Jack UEC(Senior Middle Level) Note
人文地理
Human Geography
第十三章 交通與通訊
13.1 交通的定義與發展——定義、重要性,世界主要交通線
交通的定義
-
運輸,即運載旅客和貨物。
-
通訊,即是傳遞消息。
運輸的重要性
1. 運載原料
-
廠商可以通過運輸,把農林牧等原料,從產區運送到工廠,加工製成工業品,銷售市場。
2. 擴大市場
-
世界各國的工業產品,可通過各種運輸方式,銷售到國內外的市場,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3. 平衡供需
-
商家把原料及工業產品,通過交通輸送,銷售到缺乏物資的地區,以調和世界各地貨物的供求律,也使產品價格趨穩。
4. 人力流動
-
方便的交通,可使各地的人力資源,分配到需求量多的地區,以從事各種工作,使人力資源得以充分利用。
5. 發展經濟
-
良好的運輸系統,可以幫助企業家開拓和發展工商業,製造更多就業機會,在呢國家國民的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
世界主要交通線
1. 原始交通區
-
位置:極地附近、高山及赤道雨林等地區
-
特點:
-
人民尚使用人力、獸力、雪橇、皮筏及獨木舟等,人民生活保守,很少與其他地區來往,仍滯留在原始經濟階段。
-
北冰洋沿岸,在航空交通上,地位日漸重要。
-
2. 幹線交通發達區
-
位置:中國、非洲沿岸、中美洲及安地斯山脈等地區
-
特點:
-
幹線發達,但內陸交通不發達。
-
在蒙古、中亞及非洲的沙漠,人們依靠駱駝商隊來聯繫。
-
除了幹線以外,許多地區極少互相聯繫。
-
3. 交通網稀疏區
-
位置:西伯利亞南部、加拿大南部與澳大利亞東部、南部等地區。
-
特點:
-
交通路線尚稀疏而未充分發達。
-
只有幾條橫貫大陸的鐵路及公路輔助,達成相互間的來往。
-
4. 交通網發達區
-
位置:歐洲中西部、美國及日本等有許多工業區及大都市密佈的地方。
-
特點:
-
國際航空先多以本區爲核心,與世界各地有密切聯繫。
-
歐美之間的北大西洋航線,成爲世界貿易的主要路線。
-
13.2 陸路交通——公路、鐵路與管路
公路
-
公路的建設原因:農業和礦業的發展
-
農業躲在平坦的地區進行,容易建設公路,以方便農產品的運輸。
-
礦區因爲礦產地輸出及礦工的往返等,需要公路輔助。
-
-
世界公路較密集的地區分佈在:
-
歐洲西部
-
北美洲東部
-
亞洲季風區
-
這些地區人口密度高,經濟繁榮,大量物資需要運輸,所以公里即爲普遍。
-
-
公路運輸的優點:
-
機動性大,可自由建築,且剋制大人和地區,客貨運輸非常方便,
-
建設費用比鐵路少,且少受地形限制,山坡地帶也能修建。
-
運輸快速。短程的運輸,使用公路運費較鐵路低廉。若公路與鐵路互相配合,則可互補不足,達到最快速而運費低廉的效果。
-
鐵路
-
鐵路的建設原因:工業的發展
-
現在以美國東北部及歐洲中、西部最爲稠密,其次爲東南歐、美國西部、印度、日本等。
-
由於航空的發達,使鐵路線及國際列車的利用價值大爲降低。
-
火車適合長距離的運輸,費用比公路地,不論晝夜或晴雨,除非受到大雪阻礙或洪水氾濫。
-
鐵路運輸的效能:
1. 促進迅速工業化-
由於工業原料的輸入及工業產品的銷售,有賴於完善交通,而鐵路交通運輸量大,運費低廉,所以鐵路網密集的地方,工業能迅速發展。
-
芝加哥、巴黎及倫敦等,都是鐵路中心。
-
2. 促進區域的開發
-
在未開發的荒野或文化落後的地區,如果能先建設鐵路,就可以進行採礦、墾荒、伐木及移民等。
-
早期我國的鐵路建設,多與錫礦的開採有關。
-
影響鐵略建設的因素:地形和氣候
-
氣候溫暖的平原,人口密度大,有利於鐵軌的鋪設。
-
常有大雪或發生雪崩的地區,會影響火車行駛的班次及安全;
-
常有暴雨的地區,會發生睡在,沖斷橋樑及鐵軌等;
常有濃霧地地區,會使駕駛員視線不清,須降低速度,延誤時間
管路
1. 油管
-
以輸送石油爲主。
-
西南亞由許多輸油管,連接產油地到出口剛,或產油地到煉油廠。
2. 氣管
-
輸送天然氣爲主。
-
美國最多,由產天然氣的德薩斯州到東北部的馬薩諸塞州有一條直徑達一公尺多的輸氣管。
-
馬來西亞的登嘉樓由氣管輸送到新加坡。
3. 水管
-
由水庫輸送水稻工廠及家庭等使用,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管路。
13.3 水陸交通——內陸水運、遠洋航運
內陸水運
-
包括河流、湖泊及運河的運輸。
-
須具備的條件
-
水的深度及寬度大,流量及水位穩定。
-
航線唱且連接經濟法達地區,航程無瀑布或急流阻礙。
-
冬季不解並,終年可通航。
-
河口最好是三角江,且位置接近國際航線。
-
具備以上條件的優良水道:
-
北美洲的五大湖、聖羅棱士河和哈得孫河水道
-
歐洲的萊茵河及泰晤士河
-
亞洲的長江
-
-
遠洋航運
-
海陽市聯絡各大陸的水稻,國際貿易的商品運輸主要依賴海運。
-
航線必須考慮的條件:
-
航程的距離
-
海上的風暴、洋流及潮汐
-
還水的深度、
-
海霧、冰山的出現
-
商品貨物的多寡
-
燃料食水的補給
-
-
海運航線大豆選擇大圓圈航線,航程最短。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開始使用貨櫃運輸,使貨物的損失減至最少,運輸也交快速,運費更低廉。
-
世界主要遠洋航線:
1. 北大西洋航線-
由美國加拿大東岸到西歐,船隻往來最頻繁。
-
兩岸人口稠密,都市眾多,工商業最盛。
-
運輸大量的糧食、工業原料及製成品。
-
主要港口:
-
紐約
-
費城
-
蒙特利爾
-
倫敦
-
漢堡
-
鹿特丹
-
-
2. 地中海——印度洋航線
-
由西歐經過地中海到亞洲及紐約澳大利亞各地。
-
是西歐的製成品與亞洲、澳大利亞農牧礦產的運輸線。
-
蘇伊士運河是地中海和紅海之間的咽喉要路。
-
主要港口:
-
馬賽
-
各論坡
-
新加坡
-
香港
-
東京
-
伯斯
-
奧克蘭
-
3. 太平洋航線
-
由亞洲東部和紐約澳大利亞到美國加拿大西部。
-
是北美行走的製成品與東亞農產品及紐約澳大利亞農牧產品的運輸線。
-
主要港口:
-
香港
-
上海
-
東京
-
溫哥華
-
舊金山
-
洛杉磯
-
悉尼
-
4. 西歐南非航線
-
由西歐航行至開普敦及德爾班或紐約澳大利亞。
-
紐約澳大利亞的農牧產品、中東的石油、南非的弄礦產可由此航線運回西歐。
5. 西歐南美東部航線
-
由西歐和地中海各國港口向西南行,越國遲到,至巴西、烏拉圭及阿根廷等國的港口。
-
西歐運往南美洲的商品,大多爲製成品;
南美洲運往西歐的產品,大多是農牧產品。
6. 南北美洲航線
-
由美國加拿大東部各港口起,向南行,航行至南美洲東岸隔港口或通過巴拿馬運河,可至南北美洲各港口。
-
是北美洲製成品與南美洲農牧礦產品的運輸線。
13.4 空路交通——航空站的設立、世界主要通路網
航空站的設立
-
平流層最適合飛翔。
-
航空站或飛機場的設立應考慮的條件:
-
距市區不可太近或太遠。
-
機場需有良好的陸路交通系統連接市區。
-
機場附近不可由高山或多層建築物。機場四周開場,不妨礙飛機低飛。
-
唱出現濃霧或暴風雨的地點不適宜建機場。
-
世界主要空路網
-
多分佈再美國和歐洲。
-
用由許多國際航空先,集中在首都及各重要城市。
-
最繁忙的航線:飛躍北大西洋聯繫北美洲及歐洲的航線。
-
國際航空中心:
-
紐約
-
芝加哥
-
倫敦
-
東京
-
香港
-
13.5 通訊
-
人類思想和儀式的傳達,方式有郵政、電話、傳真、關公、電視及電腦網絡等。
-
利用通訊合作,國際之間能以最短的時間取得聯繫。
-
通訊技術的好處
-
我國能更快速獲取外國的資訊
-
促進國際貿易
-
電腦網絡、電訊的使用節省了時間和金錢
-
通訊衛星提升了國內外的聯繫
-
-
我國在關丹與馬六甲設立地面衛星接收站,可以接收世界各地的訊息,幫助我國氣象臺做天氣預報,有助國防上的防衛工作及管制空中的交通。